Plantagon由两位社会活动家创立 建筑设计方案为农场与办公室混合新加坡和上海也入选Plantagon试点城市近日,瑞典城市农场建筑设计公司Plantagon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了一项名为“Plantcrapers”的建筑设计,预计2020年在瑞典林雪平建成一座既是农场又是办公楼的植物大厦。Plantagon成立于2008年,但这家公司的创立过程十分特殊,既不是技术创业,也不是机会创业,而是社会责任创业。2002年,瑞典社会活动家、远景与现实交流通讯社创始人Hans Hassle意识到伴随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率提升,已经有了粮食危机的隐忧,要供给一座大型城市所需的粮食,不得不占用城市周围广袤的土地,使用污染严重的大型农用机械不说,还需要车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返运输农作物,在重视环保与经济质量的瑞典,这几乎成了社会活动家们的眼中钉。有了改变现状的想法后,Hans与另一位活跃于国际各类论坛的雄辩家、原住民人权与环保人士Oren R. Lyons教授牵上线,在欧洲工程咨询与建筑公司Sweco的支持下,于2007年正式创立Plantagon公司和Plantagon协会,因此,Plantagon其实是用一套人马分别推进商业公司和非营利性机构,这种双重角色的组织在发达国家也不多见。Plantagon董事长Hans和秘书长Oren虽然名气很大,但自身并无城市农业的技术,于是他们求助于北欧最好的农业研究机构——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向植物学家Ake Olson购买了城市垂直温室的原始概念方案,并在接下来4年中,与Sweco公司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建筑师、工程师们一道将城市垂直温室落实为可行的技术方案,并申请为Plantagon的首项专利。2010年,当Plantagon建筑方案还是纸面文章的时候,上海一家公司便主动找上来,表示愿意在宝山区造一座示范性的城市农场,但Plantagon没有接受这项提议,而是优先与瑞典本土的萨博科技和Tekniska verken合作。在推进首个城市农场项目之余,Plantagon也继承到了创始人们喜欢搞论坛的特点,在2011年与瑞典驻华盛顿大使馆共同组织了世界首次城市农业峰会,将他们的想法传播出去,顺便寻求来自各地区政府官方的支持。然而,最热衷于搞基建的定然不会是还处于2008年经济危机低谷中的美国,虽然Plantagon一直在西方世界做宣传,最终的敲定的3个示范基地却分别位于瑞典、新加坡和上海,绕了一大圈结果还是没绕开中国。2012年,Plantagon准备在家门口瑞典建造“Plantcrapers”大规模城市垂直温室——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植物大厦,但数次因为资金未到位和更改设计方案而延期。根据最新这一版的规划,2020年建造完成后的城市垂直温室高16层,正前方全是高透光率玻璃,阳光将直接照射到室内的无土栽培农作物上,剩余的1/3空间才用作为办公室。除自然照明外,植物大厦将会安装辅助LED光源加速农作物的生长,据测算将每年产出500吨食物,足够5500人1年的量。在瑞典人极端重视的环保方面,这座大厦每年将比同产量的工业化农场少释放1000吨二氧化碳,并节省5000万升水。而内置的能量循环系统会将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半能源回收再利用,用于北欧寒冷环境下的办公室地板加热。当然,精确的数字和用到的更多智能化系统要等到植物大厦投入使用后才知道。而另一座应用了螺旋式食品生长线的“地球仪”城市农场也在设计中,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会在新加坡或上海兴建。
Plantagon
Plantagon于2007年在瑞典成立,是一家垂直农场技术方案商,创始人为Oren R. Lyons、Hans Hassle。现任CEO为Owe Pettersso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