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正在开发结合可穿戴设备和生物识别的新支付技术 新支付技术名为可穿戴支付贴纸,用手机管理和采集生物特征可穿戴支付贴纸不惧丢失,可禁用可替换据SecureIDNews网8月9日的消息,国际信用卡组织Visa正在开发一种结合了可穿戴设备和生物识别的新支付技术——“可穿戴支付贴纸(wearable payment stickers)”,贴在消费者皮肤上就可以用来交易。自1976年世界上首张Visa卡发行以来,Visa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组织,2008年累计发行数量就超过了16亿张,不过,支付方式进步得就没这么快,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信用卡交易仍然依赖于签名和密码,且磁条卡本身还有易于复制的缺陷,在东南亚、拉美、欧洲乃至于信用卡的发源地美国,盗刷都屡禁不止。因此,覆盖两百多个国家,旗下有两万多家金融机构会员的Visa有必要也有义务去改进支付方式。Visa在新型支付方式的探索非常早,2006年4月就携手Maybank银行、Maxis及Nokia在马拉西亚进行一项手机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试点,抛弃实体卡片,利用近场通信技术来交易,这就是后来的Visa payWave技术。然而,当时市面上搭载NFC模块的手机非常罕见,哪怕是到了现在,由于用户端手机品牌、系统和技术规范的差异,商家端还要购置额外设备,Visa payWave也没能普及。到了近两年,近场通信软件和硬件更为成熟后,Visa又开始探索可穿戴设备支付的可行性,作为奥运会的老牌赞助商,其在2016年为Visa队的45名运动员打造了世界首款支付戒指,嵌入了Gemalto制造的安全芯片,采用Token来纪录银行卡的机密信息,内置NFC天线,还带50米防水功能,哪怕是刚从游泳池起来,全身只有一条内裤也能跑到附近的店铺买买买。与支付戒指类似,Visa陆续和生物识别公司BioConnec合作,在澳大利亚推出过一款非接触式支付手镯;联合经典眼镜厂雷朋,在科技盛会SWSX大会开幕式上展示移动支付太阳眼镜,这些都是近一年多才玩儿出的花样。而令Visa下决心结合可穿戴设备和生物识别技术的,是今年5月赞助调研机构YouGov于澳洲进行的500人调研,结果显示,55%的受访者承认提升安全性是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关键原因之一,56%表示在付款时更喜欢使用指纹,语音或视网膜扫描验证,另外,还有39%愿意分享他们的个人资料以换取方便。Visa澳新和南太平洋大区主管Stephen Karpin认为,澳大利益已经处于商业新时代的边缘。换句话说,推广生物识别技术的时机已经成熟。据悉,Visa可穿戴支付贴纸无需植入皮下芯片,消费者先要在手机上将银行App与贴纸绑定,在手背或其他部位贴上这种贴纸,就能在销售点终端处敲击贴纸来执行交易,无需输入密码。目前旗舰手机指纹、声音和视网膜都能采集,尚不清楚这项技术会用哪些生物标记作为身份控制的要素。而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如贴纸掉了怎么办?在绑定的App中禁用贴纸交易即可,消费者的账户信息也好,资金也好,都不会随着贴纸地丢失而丢失,而若银行再为用户丢失到禁用贴纸这个时间段买一份盗刷保险,则可以认为,支付贴纸的安全性和易用性都要优于二维码和近场通信交易,而且也不会像指纹支付那样,一旦指纹信息泄露,则永久都存在被盗刷的可能。不过也有负面评论认为,支付贴纸本质上只是取代了密码而已,是一个“花哨”的创新。至于这项尚在开发中的技术还有没有更多应用场合,我们拭目以待。
Visa
Visa于1958年在美国成立,是一家国际信用卡金融联盟,创始人为狄伊·哈克。现任CEO为Alfred F Kelly Jr。
评论